在藍毗尼中華寺,當地居民為中國志願者準備了“禮物”。南都記者 龍玉琴 攝">
  在藍毗尼中華寺,當地居民為中國志願者準備了“禮物”。南都記者 龍玉琴 攝
  10月23日,尼泊爾藍毗尼的中華寺內,兩三百名附近居民聞訊趕來,不少人帶上了裝米用的編織袋。這是由中國民間組織國際交流促進會(下稱中促會)、尼泊爾阿尼哥協會共同主辦的一場特殊的“佈施”活動,500袋共計一萬斤的大米,半小時左右已派發完畢。
  此前一天,同樣由中促會牽頭組織,並與阿尼哥協會合作,在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近郊帕皮縣的一家社區醫院,也有超過300多名的當地居民,得到了中國醫生的專業診療。儘管是民間活動,但義診同樣受到了尼泊爾官方的歡迎,當日尼泊爾衛生部長也來到義診活動中,並一再感謝中國醫生為尼泊爾普通民眾提供幫助。
  這些活動,被中國駐尼泊爾大使吳春太稱贊為“最接地氣”。“我們希望能走出會議室,到當地老百姓中間去”,中促會秘書長尤建華表示,佈施、義診等都僅僅是一個開始,將來在醫療、教育、文化等方面,都會展開深度交流,並將堅持下去。
  在中尼“跨喜馬拉雅民間對話會”上,對話者也全部為民間人士。中方邀請了宣武醫院的著名腦科專家凌鋒、河北經貿大學尼泊爾研究中心副主任樊國平等專家,尼方則包括經濟發展專家、醫療專家、商人等。
  “現在尼泊爾到中國留學的人還不是很多,一是中國的大學對自費生來說,學費比較貴,另外是語言障礙讓他們有恐懼感”,對話會上,尼泊爾的教育專家瑞帕克·拉吉巴什表示,除了教育以外,目前中尼文學交流也非常少,他希望中國能在加德滿都市區建一個圖書館,“在尼泊爾,很多知識分子買不起書,如果能有這樣一個場所,會讓他們對中國更有好感”。
  尼泊爾一家水電公司的老闆阿加·喬治則談起了“生意”:“我們需要的是資金和比較先進的技術,如果中國商人願意到這邊投資,我們可以幫助尋找合適的河流和提供咨詢”。中國水電建設集團國家工程有限公司十一局尼泊爾項目部經理張喜林則表示,中國在工程建設中,也會將施工用電線路和其他基礎設施與當地居民共享,改變了一些地區不通汽車、不通電、不通網的落後局面。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南亞東南亞研究所副所長李莉建議,中尼在進一步密切官方合作的同時,也應該大力發掘民間力量,加強青年、企業、學者、媒體、社團等民間交流,使官方合作和民間交流互相促進、互相補充。尤建華則指出,“希望民間對話會不是虛的,而是能務實,取得實效,探索出一條民間交往的新路”。
  [訪談]
  尼泊爾副總統帕瑪納德·賈阿:
  希望增加口岸 促進民間交往
  南都:你認為尼中之間的民間交流存在哪些問題和障礙?
  賈阿:語言是中尼民間溝通非常重要的障礙,如果語言不通,民意溝通就很困難,沒有民意溝通,民間合作也很困難。近幾年,中國政府在100多個學校里,派志願者老師上中文課,讓一部分尼泊爾學生可以學漢語,儘管能起到多少作用現在還不知道,但這個起步相當好。
  促進民間交流,也要解決交通問題。尼泊爾和中國接壤處是高山,陸地目前已有一個通道,希望中尼兩國都能想辦法增加陸地交通。尼泊爾22個縣和中國接壤,如果每個縣能通過一到兩個口岸,民間的交流自然會增加。
  南都:中國和尼泊爾都是發展中國家,怎麼樣才能讓兩國發展的經驗對接起來?
  賈阿:尼泊爾人現在還不敢夢想發展成歐美那樣。對尼泊爾來說,能解決基本的民生問題就已經是夢想了。我們國家在基本的交通、教育、衛生等方面,還需要做很多努力,希望能在這些方面加強合作交流。隨著科技發展,很多人雖然沒有走出尼泊爾,但通過互聯網也知道和理解了中國人的“中國夢”,我們也希望能吸引更多中國的投資,分享發展的經驗。
  南都記者 龍玉琴 發自尼泊爾  (原標題:中尼NGO探索民間交往新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m64rmnia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