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劉建
  為了一個車位,業主在自家小區公共道路上安裝地鎖在上海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小區其他業主對此十分不滿,認為公共停車位是大家公用的空間,個別人私自占用侵犯了小區業主共有權益。而物業對這些隨處安裝的地鎖束手無策。
  同樣束手無策的還有業委會和政府相關部門。面對目前上海小區車位普遍不夠的現象,出台一個具體的有針對性的管理條例已是當務之急。
  地鎖橫行爭搶停車位
  上世紀90年代竣工的上海靜安新城五區比鄰地鐵9號線,家住在此的顧女士卻因為每天回家停車找車位頭痛不已。“一夜之間,小區好多車位都被人安上了地鎖!稍微晚回家就沒處停車,真是煩啊。”
  不久前,記者走訪該小區時發現,不少地鎖占據了公共停車位。而在小區內的另一塊空地,一處綠化帶上竟有兩個地鎖豎立。
  一名業主告訴記者,年初時有一兩家帶頭安裝地鎖,其他居民看到後紛紛效仿。“幾天里地鎖就像雨後春筍一樣,一個個豎起來了,擋也擋不住。”不明就里的人進小區,還以為這些是路障呢,就連居民通行都得繞著走。一些公共通道出口也被安裝了地鎖。
  車主許先生說,他安裝地鎖是迫於無奈。“小區停車位本來就少,現在周邊商務樓建造起來後一些外來車輛也會停到小區里來。我平時下班比較晚,如果不裝地鎖,車子很難停。”
  記者瞭解到,在申城,小區安裝地鎖絕非個別現象。閘北區新梅共和城的地鎖問題也困擾了居民多年。在浦東民生路的一個小區里,馬路每隔三四米就有一個地鎖,大部分地鎖兩頭還安裝了欄桿。記者粗略數了一下,兩三百米長的道路上,共安裝了近30個三角形地鎖。
  在通河新村民悅苑小區,一些綠化帶上停放了私家車,從編號、地鎖和臺階處砌好的水泥看,這裡儼然已成固定停車位。
  車主吳先生稱,這是升級版“綠地車位”。這些地方原本是灌木叢,但很多人直接將車停在上面。後來,物業公司統一鋪了植草磚,安裝地鎖,將綠化帶改成露天車庫。“這些地鎖數量約有100餘個。”
  “無法可依”束手無策
  記者在小區採訪時,有居民氣憤地表示:“一些車主很自私地安裝地鎖搶車位,這是大家公用的空間,他們憑什麼私自占用?”
  另一名居民表示,在路面上裝地鎖對出行安全帶來極大的隱患。院子里老人多,裸露在地面上的地鎖十分危險,老人和孩子走路不小心容易被絆倒。萬一發生了事故,麻煩就大了。
  記者來到小區的物業辦公室,物業負責人陳經理說:“公共停車位按理不允許裝地鎖占地,但是用地產權在用戶,我們又沒有執法權,不能強拆,已經安裝的只能通過協商勸其拆除。我們也多次貼通知,在業主大會上說這個事情,規定禁止再安裝地鎖,超過通知期限的一律自行拆除。”
  記者發現,在一些沒有物業管理的老小區,私裝地鎖的現象非常普遍,然而,由於缺乏執法依據,執法部門也對此相當頭痛。
  一位城管工作人員介紹,小區內地鎖問題一直令城管部門頭痛,“若是小區內有違建,我們可以上門制止,甚至強制拆除,但是地鎖又不能算違建,我們找不到執法的依據”。
  律師宣子翀認為,地鎖去留問題應當分兩種情況區別對待。一種情況是如果居民在租或者買了車位後而安裝地鎖,是對自己使用權的保護,是可以的;如果是私自占用了小區內的停車位,則違反了物權法中的公共物業的共同使用權。另一種情況則是小區之外的停車位或者停車場,這類停車場屬於公共資源,任何人不得占用,一旦私自劃分停車位安裝地鎖,則侵犯了業主對小區空地的公平使用權。
  “消滅”地鎖需多方聯動
  一位法律專家表示,隨著私家車的普及,小區車位成為一種緊缺的資源雖是事實,但缺少監管和規劃也不能不引起人們的重視。目前,對小區私裝地鎖的監管,還是一個空白。居民私自占用小區公共用地設置地鎖,是侵犯全體業主共有權利的行為,在現有情形下,可以由業主或業主委員會通過民事訴訟的途徑解決。
  記者瞭解到,北京市針對業主在小區私裝地鎖的行為出台了《機動車停車管理辦法意見稿》,明確提出:禁止在機動車停車位上設置地樁、地鎖。廣東省深圳市也出台了對私裝地鎖的一些管理辦法,禁止居民在小區內自己安裝地鎖,一旦違規由城市管理部門罰款。
  有關專業人士表示,對於私裝地鎖,還是應該多方聯動,共同參與。居委會、物業切實履行自身職能,做好宣傳與監督,對於私裝地鎖的行為及時制止。市容、綜合執法、公安等相關部門一起聯手,採取措施有效解決私裝地鎖的問題。同時,希望有關部門要對車輛“地鎖”安裝定個規矩,嚴禁私自亂裝占路現象發生。社區必須安裝的,以不損害公共利益為前提,需經過居住區2/3以上業主同意,並且安裝須由物業公司統一執行。
  還有律師建議,有物業管理的小區,物業管理公司可以制止和管理小區地鎖問題;沒有物業管理的小區,業主可以以個別人侵犯小區業主共有權益為名,訴至法院。
  (原標題:地鎖“占座”多部門束手無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m64rmnia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